护理学实验室
   实验室简介       教学资源       师资队伍       教学理念       质量保障       实验教学       设备环境      下载中心
 
 当前位置:中心各实验室 》 护理学实验室实验教学《内外科护理学》实验教学大纲

《内外科护理学》实验教学大纲

来源:发布于:2019-10-01

(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)

Ⅰ 前 言

  《成人护理学》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,是建立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、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,它以系统和功能为主线,讲述了18岁以上成人主要健康问题的护理,教学过程中体现专科特点,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同时,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以验证理论,巩固理论知识;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,加强对基础知识和专科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,建立整体护理观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,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、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。

 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,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大纲,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:

  一、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、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。教学要求分掌握、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;教学内容是教材章节中的主要内容,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,并统一标示(核心内容下划实线,重点内容下划虚线,一般内容不标示)便于学生重点学习。掌握内容以“实线”标识,熟悉内容以“虚线”标识,没有标识表示了解内容。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,便于学生重点学习。

  二、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,采用演示、讨论、体验、引导等方式,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培养学生的观察力、实践操作能力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  三、总教学参考学时为20学时。

  四  教材:《成人护理学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,郭爱敏、周兰妹,第3版,2017年7月。

Ⅰ 正文

实验一  伤口护理

  一 教学目的

  通过实践,使学生能有效的评估外伤病人伤口的情况,判断有无感染及愈合程度;能够熟练的掌握伤口护理的操作技术,及时清除伤口及周围皮肤的污物或坏死组织;适时的更换伤口敷料,增进患者的舒适及促进伤口愈合。

  二 教学要求

  (一)掌握各种不同伤口护理的方法,并根据患者伤口损伤情况选择正确的护理方法。

  (二)掌握伤口护理操作时的注意事项。

  (三)熟悉伤口护理的目的及评估内容。

  (四)熟悉伤口护理前及护理后需对病人进行的健康教育内容。

  (五)了解伤口护理的准备工作。

  三 教学内容

  (一)患者伤口护理的具体内容及伤口换药的目的。

  (二)伤口护理前的准备工作。

  (三)伤口护理时根据患者损伤的情况与部位选择正确的护理的方法。

  (四)伤口护理过程中需要的注意事项。

  (五)伤口护理后对病人进行的健康教育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实验二  造口护理

  一 教学目的

  通过学习本操作,掌握造口护理的目的、操作方法、注意事项,熟悉相关理论知识,能帮助患者掌握正确护理造口的方法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沟通和宣教能力。

  二 教学要求

  (一)掌握造口护理时的注意事项。

  (二)掌握造口护理前后对病人进行的健康教育内容。

  (三)掌握各种造口护理的方法,并根据患者的情况与部位选择正确的护理方法。

  (四)熟悉造口护理的评估内容。

  (五)了解造口护理的目的及造口护理的准备工作。

  三 教学内容

  (一)病人造口护理的具体内容及造口换药的目的。

  (二)造口护理前的准备工作。

  (三)造口护理的具体操作方法。

  (四)造口护理过程中需要的注意事项。

  (五)造口护理前后对病人进行的健康教育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(六)教会患者掌握正确护理造口的方法。

实验三 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

  一 教学目的

  通过教学实践,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具体操作方法,有效的保持胸腔引流的密闭性,防止患者发生逆行感染,能通过有效的日常护理保证引流的有效性;使学生学会仔细观察胸腔引流液的量、颜色、性质;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。

  二 教学要求

  (一)掌握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。

  (二)掌握胸腔闭式引流在置管期间出现非计划拔管的处理方法。

  (三)熟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目的。

  (四)熟悉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及原理。

  (五)熟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潜在并发症。

  (六)熟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。

  (七)了解胸腔闭式引流的适应症、禁忌症。

  三 教学内容

  (一)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目的。

  (二)胸腔闭式引流系统。

  (三)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适应症、禁忌症。

  (四)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具体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。

  (五)胸腔闭式引流在置管期间出现非计划拔管的处理方法。

  (六)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健康教育。

实验四  “T”管引流护理

  一 教学目的

  通过教学实践,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“T”管引流的护理的及其目的,及具体的操作方法,严格无菌操作,防止患者发生逆行感染,能通过有效的日常护理保证引流的有效性;使学生学会仔细观察“T”管引流液的量、颜色、形状;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。

  二 教学要求

  (一)掌握“T”管引流的护理。

  (二)掌握“T”管更换引流袋的操作流程。

  (三)熟悉“T”管引流的目的。

  (四)了解“T”管的概述。

  三 教学内容

  (一)胆道系统解剖回顾。

  (二)安置“T”管的目的。

  (三)“T”管引流的护理及其重点。

  (四)“T”管护理的更换引流袋的具体操作流程。

  (五)“T”管引流的健康宣教。

实验五  脑室引流护理

  一 教学目的

  通过教学实践,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脑室引流护理的具体操作方法,保持脑室引流管持续有效的引流,防止患者发生逆行感染;使学生学会仔细观察脑室引流液的量、颜色、性状;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、病情变化时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  二 教学要求

  (一)掌握脑室引流病人的护理要点。

  (二)掌握脑室引流的具体操作方法。

  (三)熟悉脑室引流的目的。

  (四)熟悉脑室引流的适应症及禁忌症。

  (五)了解脑室引流的穿刺部位。

  三 教学内容

  (一)脑室引流护理的目的。

  (二)脑室引流护理的适应症、禁忌症。

  (三)脑室引流的穿刺部位。

  (四)脑室引流护理的具体操作方法。

  (五)脑室引流的护理要点。

实验六  血糖监测

  一 教学目的

  通过学习本操作,掌握血糖监测的目的、方法、操作流程、注意事项,熟悉相关理论知识,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,反映实时血糖水平,及时掌握病情变化,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及沟通、宣教能力。

  二 教学要求

  (一)掌握血糖监测的目的和方法。

  (二)掌握血糖监测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。

  (三)熟悉血糖值的判断标准。

  (四)熟悉血糖监测前后对病人进行的健康教育内容。

  (五)了解血糖监测的各个时间点及意义。

  三 教学内容

  (一)自我血糖监测的概念。

  (二)血糖监测的目的。

  (三)评估及准备。

  (四)血糖监测的操作流程。

  (五)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。

  (六)血糖值的判断标准。

  (七)血糖监测的各个时间点及意义。

实验七  胰岛素注射

  一 教学目的

  通过学习本操作,掌握胰岛素注射的目的、操作方法、注意事项,熟悉相关理论知识,能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沟通、宣教能力。

  二 教学要求

  (一)掌握胰岛素注射的方法、部位。

  (二)掌握胰岛素注射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。

  (三)熟悉胰岛素注射的目的。

  (四)熟悉胰岛素注射前后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。

  (五)了解胰岛素的分类、注射装置及注射针头反复使用的危害。

  三 教学内容

  (一)胰岛素注射的目的、方法及部位。

  (二)胰岛素注射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。

  (三)胰岛素注射前后对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。

  (四)胰岛素的分类、注射装置及注射针头反复使用的危害。

Ⅲ   教学组织与方法

  一 实施机构:护理学实验室。

  二 组织内容:集体备课、教案、课件、讲稿审核、教学方法研究、教学手段应用。

  三 教学方法:

  (一)实验教学:教师集中讲解和操作演示,分组练习(3-4人1组),练习结束,老师抽考,并进行答疑和总结。课后完成实验报告,教师批改实验报告并反馈结果。

  (二)教学地点:护理学实验室。

  (三)辅导形式:课堂指导、讨论、提问和总结相结合。

  四 考核办法: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%;操作考试占实验成绩70%,实验报告占实验成绩20%,考勤占实验成绩10%。

Ⅳ    教学时数分配表

实验内容

教学时数

实验类型

伤口护理

2学时

验证型

造口护理

2学时

验证型

胸腔闭式引流护理

2学时

验证型

“T”管引流护理、

1学时

验证型

脑室引流护理

1学时

验证型

毛细血管血糖测试

2学时

验证型

胰岛素注射

2学时

验证型

强化训练

4

综合型

操作考核

4

验证型

合计

20

 


 
版权所有:遵义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网站备案编号:黔ICP备06003261号-2
学校地址: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大连路201号
联系电话:0851-28609701 Emai:zmcsyzk@yahoo.cn